您好,欢迎访问广奇缝纫机官方网!
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洗尽沧桑飞入时尚人家 新型缝纫机进羊城

文章出处:dede58.com作者:dede58.com人气:发表时间:2016-03-25 11:47【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缝纫机与自行车、手表被誉为家庭“三大件”,成为富有的象征和结婚的必办物品。过后的20多年,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电脑、空调和微波炉等一代又一代翻新“三大件”取代了老“三大件”。如今,生活中很难听到踩缝纫机踏板的“嗒嗒嗒”声,也再难见到《孩子》网络版们高兴地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裳,广州的家用缝纫机到底怎么样了?

  “老广”深情说“衣车”

  在广州这个成衣行业发展很早的城市,家用缝纫机早已不再风靡。然而,重提旧话,老广州市民对曾经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缝纫机还是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一些市民家里仍然保留着一二十年前的“爱物”,尽管老旧沧桑,但常带给他们怀旧的甜蜜。

  “当年可不是有钱就能买”

  在广州,缝纫机通常被称为“衣车”,陈姨是个地道的“老广州”,如今家里还保留着一架上海蝴蝶牌衣车。说起衣车的故事,陈姨连说:“那年头买架衣车真是难!”1977年陈姨和老公准备结婚,商量好用存款去买一架衣车。当时并非有钱就能买到这种紧俏货,要么用外汇券到友谊商店等指定地方买,要不就得找有关部门领导批字拿票。陈姨多番打听,终于托到一位熟人,拿到一张票。

  陈姨说,当时她每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块,这架衣车却花了140元。买衣车后的几个月,陈姨一直沉浸在兴奋当中,每每看到朋友参观时羡慕的眼光,陈姨更是乐坏了。

  “衣车是个宝样样能搞掂”

  郭女士家中储物间保留着的华南牌衣车是1981年用外汇券在侨汇商店买的。郭女士说,当时这衣车可真是个宝,在客厅里摆着,象征着财富;用起来,做衣服、改衣服、补衣服样样能“搞掂”。20几年前,每人配给一丈三尺六的布,成衣既少又贵,大家都习惯买布做衣服,基本上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自家剪裁缝制的。没有衣车的街坊邻居到有衣车的人家借衣车缝衣也是常事。郭女士家中姐妹多,衣车更常用于改衣服。姐姐不合身的衣服就改一改,让妹妹穿。裤子膝盖处磨破了洞,用衣车补块补丁,继续穿;要不干脆用衣车来个大修改,把长裤变成半截的短裤夏天穿。

  “缝纫机给了我生活出路”

  张女士现在也保存着一部老式缝纫机。20多年前,张女士高中毕业在家待业,有一天她在邻居家看到邻居阿姨用缝纫机缝制一件裙子,她立刻喜欢上了缝纫。于是她报了缝纫学习班。学成后,张女士从私人制衣店里拿些预先剪裁好的衣衫样式回来,用衣车再加工,每件衣服赚六七元的加工费。



         用缝纫机变成一种时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算结婚的人总要购齐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三大件”,称得上是“有钱人”了,才敢登丈母娘家门;如今,要找一架曾经威风的旧式(带踏板)缝纫机可并非易事:许多大百货商场在好多年前便撤了旧式缝纫机的柜台;老百姓家中的缝纫机不是淘汰、便是在储物间尘封着,越来越少见。只有街头巷尾专门为人补衣服的小摊和做衣服的裁缝店才可能一见。

  家用缝纫机辉煌不再

  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公报指出,1977年,全国生产缝纫机424.2万架,之后每年快速增长,到1982年达到1286万架。1983年,缝纫机产量开始出现负增长(1983年年增长率为-15.5%),此后缝纫机在生产和销售上日趋下降。

  华南地区最大的缝纫机生产企业华南缝纫机厂部门经理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华南厂曾创下年产160万架的纪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广州地区的成衣产品价格便宜、款式多样,广州人不用自己动手剪裁便可买到满意的衣服,自然不会再去按老路买布、剪裁、缝制。张先生说,目前华南厂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向华南地区供应的家用缝纫机小于10万台,而且也由脚踏的变成了电动的。

  上世纪80年代在华南缝纫机厂当员工的朱先生认为,七八十年代物资贫乏,各家各户才要自己买布做衣服,华南牌在那时成为国内缝纫机市场的一大品牌,厂里的效益最为红火。八九十年代后物资丰富,市民收入提高、又摆脱了票据限制,想买一条裙子便有成百上千的款式等着你挑,谁都会选择买衣而不是缝衣。

  另一缝纫机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成衣价格便宜的因素,广州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从而无法花时间、精力亲手缝制衣服也是缝纫机淡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该负责人称,家用缝纫机早已辉煌不再。

  旧式缝纫机成了鸡肋

  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来形容旧式缝纫机可能颇为贴切。记者日前对越秀区一栋24年楼龄的居民楼进行随机调查,发现60户居民中只有2户没有购买过缝纫机,而58户曾买过、用过缝纫机的居民中有36户已将缝纫机转送亲戚或当废品淘汰。另外,家中依然保留着缝纫机的22户居民中,20户表示近几年从未用过缝纫机,1户表示经常用,另外1户表示只偶尔用来缝个鞋垫。居民大多表示,是否将缝纫机淘汰是个头痛的问题,留着吧,占地方,再说现在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不必为省钱而自己做衣服;再说布制品中从衣服、窗帘、台布到手提包,什么都能买到,几年到头也没用上缝纫机的地方;将其当废品卖了,一来卖不到多少钱,二来难舍这曾经给自己家庭带来自豪、也带来方便的缝纫机。

  记者在天河区新建小区信×花园了解到,已经入住的400多户家庭中没有一户有缝纫机的。某职中的王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曾开过缝纫学习班,当年每个班都能招满人。王老师说,缝纫已经从人们生活中分离开去,完全专业化了。近十年来王老师再没有办过缝纫班,因为想学的人少了,学了缝纫也不太能谋生。

  用新型缝纫机多为时尚

  在广州的主要大百货商场中,目前已基本上找不到旧式带踏板的缝纫机。在吉之岛商场缝纫机专柜上,新型缝纫机早已是“美容”过的:它不再是书桌式的,只是一个二三十厘米长的白色机身,方便轻巧。新型缝纫机一插电就能使用,更不必用脚踩踏板来工作。售货员大姐介绍说,新型缝纫机价格在1000元到几千元不等,不仅可以缝出传统的直线针迹,还可以缝出双针曲线、织补、自由运动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的针迹。

  该售货员告诉记者,新型缝纫机多年来卖得不错,每天大概能卖出一架。她还说道:20年前的人们买缝纫机是买一架生活必需品。如今,单纯为了买一台补衣工具的人可能会选择花十元到小摊手中买一台酷似钉书器的手动缝纫机。这种手动缝纫机几年前就出现了。而购买新型缝纫机的顾客多出于爱好、追求时尚,是一些喜欢亲自动手的女性。她们用缝纫机缝制电话机垫、靠枕等,甚至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缝在手绢上当礼物送人。她们使用家用缝纫机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节省买衣服的开支,而是为了体验一种手工创作的快乐,寻求家居和自身装扮的个性化,做个DIY(Do it yourself)一族。  

推荐产品

客服一:点击咨询

客服二:点击咨询

客服三:点击咨询

客服四: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