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百万年薪的缝纫机零件配套装配工
一名缝纫机装配工,年薪多少?可以有上百万元!福建顺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赵顺,就是这样一名顶级缝纫机装配工。从事非常专业但是社会知名度不高的职业工种,赵顺在行业内知名度颇高,被誉为“企业技改的CPU”,不过,他说:“技改能给我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并不重要,我的关注点在于为整个行业作贡献。”
转行服装业
1996年7月,赵顺毕业于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当时电子市场不景气,1998年随着南下的打工潮,他来到广州。“当时制衣厂用工需求最旺盛,但是不爱招男工人”,四处碰壁的赵顺在广州联亚制衣厂的人事部坐了3天,终于成了一名车工,“当时身上就剩下12元”。
做了半年的车工,赵顺打听到厂里需要电路方面的人才,他找到分管副厂长要求转岗,“1个月后我正式调到机电部成了电器维修工”。凭着扎实的电子工程功底,赵顺在锅炉房、制冷房、智能房之间摸爬滚打,又拿到了电工证、电梯维修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2001年他调到总公司的设备研发室工作。在技术升级改造过程中,日本丰田公司的技术专家为他打开了缝纫设备自动化改良的大门。“当时日本专家每周来一次,布置作业,然后由我们来执行,出现问题再反馈给他们,提出新方案再执行。”电子工程的专业功底,让他在思路上更容易跳脱传统,“不单纯用做衣服的想法来解决生产问题”。他尝试在服装技改领域运用电子技术,“创新”两字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助推器。2006年,他获得了广州市第三届缝纫设备创新大赛优秀奖。
小模板改出大效益
2009年10月,赵顺成为福建顺邦纺织科技公司的设备部主任,主要负责服装模板车缝技术创新、服装缝纫自动化设备装配及革新。原本普通的“打枣机”被他的巧手改造成集车装饰线、绣字和订魔术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身价由原本的2万元提高到11万元。“两年前,仅1台兄弟牌钉扣机的价格就是2.5万元,还得耗费7个工作日才能安装到位。”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谭儒华说道。
在生产车间里,经赵顺改良过的缝纫机多达数百台,每台从外形看都像是从一个模型刻出来的,可它们的功效却不尽相同。例如1台缝纫机用布线吊起3个拉筒,这样1台机器就可以完成3道工序,一机多用节省了两台机器的成本。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压明线缝纫需要很高的精细度,以前车工需要有半年以上的经验才能做好。赵顺研发了特制模板,实现了压明线自动车缝,这样连新工人也能干。工人小芳示范使用模板说:“原本需要三四个劳动力的工序,现在只需1个人了。”
顺邦公司相当部分的订单是特种服装,普通的热风机在贴膜技术上经常无法达到0.1毫米的精度要求。但是,赵顺通过修改电控程序与编程,使设备的精度可以达到0.001毫米,且速度提高了30%。
在赵顺工作室里,数万个模板整齐地排列在铁架上,涉及50个工艺,每个成本平均不到10元,4年来,他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却是数以亿计。
攻克技术瓶颈
在别人眼中冲不破的瓶颈,赵顺都有办法对付,他甚至攻克了世界级的缝纫设备难题—电脑平车与高频机之间的波频率共振不和谐,“经常容易造成平车死机,对生产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缝纫机设备制造商的两大巨头,日本重机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来了12次都铩羽而归,日本兄弟公司研发部人员入驻了1星期,仍然一筹莫展。赵顺接下了这块“硬骨头”。经过半年多的钻研和实验,2012年4月,他用电路板改造成功化解了这道难题,经过近2年的运行,原来频发死机的状况不再出现。
赵顺的实力“震惊了日本人,他们伸出了橄榄枝”,还有很多国产设备制造商主动找上门来。但是,都被赵顺婉拒了,“如果可能,我的方案要拿给中国的服装制造行业共享”。
随后,他又研发了服装分体车缝模板工艺,针对难度较大的开袋打底、上袋唇、上拉链帽盖、上拉链、压明线这5道复杂工序长期无法整合的世界难题,实现开袋系工序的一次性完成。
今年,他打算上马实验2条自动化流水线,通过配合模板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将线上25个工人减少到15人,将次品率控制在1%以下;而且能够在普通服装上应用时装的高品质工艺,例如肩部立体技术。
转行服装业
1996年7月,赵顺毕业于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当时电子市场不景气,1998年随着南下的打工潮,他来到广州。“当时制衣厂用工需求最旺盛,但是不爱招男工人”,四处碰壁的赵顺在广州联亚制衣厂的人事部坐了3天,终于成了一名车工,“当时身上就剩下12元”。
做了半年的车工,赵顺打听到厂里需要电路方面的人才,他找到分管副厂长要求转岗,“1个月后我正式调到机电部成了电器维修工”。凭着扎实的电子工程功底,赵顺在锅炉房、制冷房、智能房之间摸爬滚打,又拿到了电工证、电梯维修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2001年他调到总公司的设备研发室工作。在技术升级改造过程中,日本丰田公司的技术专家为他打开了缝纫设备自动化改良的大门。“当时日本专家每周来一次,布置作业,然后由我们来执行,出现问题再反馈给他们,提出新方案再执行。”电子工程的专业功底,让他在思路上更容易跳脱传统,“不单纯用做衣服的想法来解决生产问题”。他尝试在服装技改领域运用电子技术,“创新”两字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助推器。2006年,他获得了广州市第三届缝纫设备创新大赛优秀奖。
小模板改出大效益
2009年10月,赵顺成为福建顺邦纺织科技公司的设备部主任,主要负责服装模板车缝技术创新、服装缝纫自动化设备装配及革新。原本普通的“打枣机”被他的巧手改造成集车装饰线、绣字和订魔术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身价由原本的2万元提高到11万元。“两年前,仅1台兄弟牌钉扣机的价格就是2.5万元,还得耗费7个工作日才能安装到位。”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谭儒华说道。
在生产车间里,经赵顺改良过的缝纫机多达数百台,每台从外形看都像是从一个模型刻出来的,可它们的功效却不尽相同。例如1台缝纫机用布线吊起3个拉筒,这样1台机器就可以完成3道工序,一机多用节省了两台机器的成本。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压明线缝纫需要很高的精细度,以前车工需要有半年以上的经验才能做好。赵顺研发了特制模板,实现了压明线自动车缝,这样连新工人也能干。工人小芳示范使用模板说:“原本需要三四个劳动力的工序,现在只需1个人了。”
顺邦公司相当部分的订单是特种服装,普通的热风机在贴膜技术上经常无法达到0.1毫米的精度要求。但是,赵顺通过修改电控程序与编程,使设备的精度可以达到0.001毫米,且速度提高了30%。
在赵顺工作室里,数万个模板整齐地排列在铁架上,涉及50个工艺,每个成本平均不到10元,4年来,他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却是数以亿计。
攻克技术瓶颈
在别人眼中冲不破的瓶颈,赵顺都有办法对付,他甚至攻克了世界级的缝纫设备难题—电脑平车与高频机之间的波频率共振不和谐,“经常容易造成平车死机,对生产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缝纫机设备制造商的两大巨头,日本重机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来了12次都铩羽而归,日本兄弟公司研发部人员入驻了1星期,仍然一筹莫展。赵顺接下了这块“硬骨头”。经过半年多的钻研和实验,2012年4月,他用电路板改造成功化解了这道难题,经过近2年的运行,原来频发死机的状况不再出现。
赵顺的实力“震惊了日本人,他们伸出了橄榄枝”,还有很多国产设备制造商主动找上门来。但是,都被赵顺婉拒了,“如果可能,我的方案要拿给中国的服装制造行业共享”。
随后,他又研发了服装分体车缝模板工艺,针对难度较大的开袋打底、上袋唇、上拉链帽盖、上拉链、压明线这5道复杂工序长期无法整合的世界难题,实现开袋系工序的一次性完成。
今年,他打算上马实验2条自动化流水线,通过配合模板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将线上25个工人减少到15人,将次品率控制在1%以下;而且能够在普通服装上应用时装的高品质工艺,例如肩部立体技术。
最新资讯
- 缝纫机故障维修小窍门
- 缝纫机日常养护常识!
- 清理电脑缝纫机的具体步骤
- 电脑缝纫机的清理和保养
- “免费修理缝纫机设备”是骗局
- 一缝纫机设备维修店坚守30年
- 检测工业缝纫机设备伺服系统故障的方法
- 工业缝纫机包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 缝纫机的送布牙齿型如何选用?